你 試過在父母、祖父母的衣櫃裡找衣服穿嗎?有嘗試過把它們融合到你的現代衣櫃裡嗎?第11期 Eco With Attitude 我們來到深水埗既富有香港本地文化,又文青的地方,邀請到二手古著店 where I was from 的創辦人 Chris Chan 接受訪問。 除了挑選六十至八十年代的古著、飾物外,她亦希望透過地舖的形式,接觸更多客人,分享古著背後的歷史之餘,與客人們共同探索搭配古著的樂趣,就像小時候的她與嫲嫲一起發掘衣櫥一樣。
古著好像被定格在某時代裡,可以不停重覆穿著,同時亦是一種生活態度。
#1 where I was from 及 “𝙝𝙖𝙣𝙙𝙥𝙞𝙘𝙠𝙚𝙙𝙩𝙤𝙮𝙤𝙪𝙧𝙖𝙣𝙙𝙛𝙪𝙩𝙪𝙧𝙚”的起源及背後的故事?
我曾經是一名英文老師,在教育界你可以預見自己五至十年的去向,然而我想發掘更多在教育行業以外的可能性,就在探索的過程中,我發現大學時期我已開始推廣二手時裝,這項目因為當時忙於畢業功課及其後的教師工作,只能斷斷續續地進行,直至2019年年底,我下定決心重拾這二手時裝的推廣,一開始只是線上,但後來我想試搬到線下甚至地舖,同時亦讓我思考如何帶出與過往古著不同的面貌給客人。
小時候,我常常走到嫲嫲的衣櫃翻找衣服試穿,她是一位很時髦的女性,她教會我化妝、美甲、選購衣服,同時與我分享她對時裝的愛好,即使她當時年事已高,她仍然對儀容有一份堅持,打扮過後才會外出,我很喜愛這種態度及品味。
我除了喜愛古著外,亦愛現代高品質時尚,既然我會從嫲嫲的衣櫃裡找一些衣服拼到我的現代衣櫃,那為何不取一個平衡點,二合為一?因此出現了"𝙝𝙖𝙣𝙙𝙥𝙞𝙘𝙠𝙚𝙙 𝙥𝙖𝙨𝙩 𝙩𝙤 𝙮𝙤𝙪𝙧 𝙥𝙧𝙚𝙨𝙚𝙣𝙩 𝙖𝙣𝙙 𝙛𝙪𝙩𝙪𝙧𝙚."".
由裝飾店舖到挑選入手的衣服,由客人更換鈕扣到改衣,嫲嫲也有參與其中,她構成了 where I was from 的一大部份,亦是我們共同創造的回憶,我覺得 where I was from 是記錄著她的審美觀及對生活的一種態度。
而在 where I was from,希望能為客人解決一些「媽媽衣櫃亦有類似」「我不𢤦穿搭古著」等等的煩惱,反而我會鼓勵她們嘗試探索一下媽媽、祖母的衣櫃,如果找到合適的,可以私訊我,我們共同分享如何搭配。
where I was from 並不是要將上一個故事帶到下一個人身上並延續下去,而是了解當時時代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審美觀,將歷史帶出來,這才是了解到這件古著「 where I was from」。
圖片來源: where I was from Instagram
#2 速食時裝充斥在市場上,古著及二手衣著如何定位?
速食時裝的特色是縮短生產週期,由設計到打樣版,生產到運送,拍攝到推出,可能只需三星期的時間,我們需要思考究竟其低成本製作及牽涉到多少人員,是否存在不公平對待、不公義的情況。速食時裝總是傳遞一個信息,我們擁有的總是不足夠。有些消費者單純覺得模特兒穿得好看、便宜從而購買,但亦有部份人開始卻步並反思生活上不需要速食時裝,同時發掘到市場上亦有 Slow Fashion 慢時尚。
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大品牌、內地及韓國的速食時裝,當香港仍然是炎熱的秋天,街上的人們穿著背心短袖,內地韓國已推出優惠,上線針織冷帽、毛衣的冬季衣服,其實消費者是吃不消,有些人會有「或許可以預備冬天來臨或去旅行時穿著」的想法,但這是本末倒置。
我覺得速食時裝可視為潮流,停留大概五至七年在你的衣櫃裡,但時間一到,你未必會想再穿著。但古著好像被定格在某時代裡,可以不停重覆穿著,不單是被定義為二、三十年前的時尚,而可被視為一種生活態度。
而 where I was from 的定位,是精選以往時尚曾被穿著過的服飾,再次呈現在客人的面前,就是我們 “𝙝𝙖𝙣𝙙𝙥𝙞𝙘𝙠𝙚𝙙 𝙥𝙖𝙨𝙩 𝙩𝙤 𝙮𝙤𝙪𝙧 𝙥𝙧𝙚𝙨𝙚𝙣𝙩 𝙖𝙣𝙙 𝙛𝙪𝙩𝙪𝙧𝙚” 可以與現代的時尚並行,並融入客人的衣櫃裡。同時希望帶出與速食時裝不同的信息,我們擁有的已足夠,我們已經很漂亮。
#3 如何為你的客人挑選衣服?
在 where I was from,買賣是其次,反而我們著重能否與客人建立真誠的關係。我會以「甚麼吸引你進入 where I was from 的店舖?」而展開對話,例如客人會因飾物、衣著顏色、想試穿等不同原因而進來。另外,亦會問客人有否留意古著的習慣、衣櫃主要以甚麼顏色為主。
有些客人可能主要以黑白灰的衣服為主,那我會以飾品著手;有些客人則常戴眼鏡,亦想試戴誇張的耳環,但又擔心不襯托,我則會先讓客人試戴,了解是否不適合,還是可以眉妝、眼妝、髮型著手。有時候上衣、裙子未必適合該位客人的話,不需要勉強,反而可以從飾品著手。客人未必需要購買衣服而轉換個人風格,而是可以透過一些細節而做到,例如試戴錶、戒指等等。
我亦會透過對話,嘗試了解客人日常工作的衣著及所需,加上少許古著,讓她們從而 “Feel Good” 感覺良好。我希望能幫助客人了解她們買的古著是甚麼,能否融合她們的衣櫃,透過 where I was from 這一家地舖,讓客人了解如何搭配古著。
#4 從可持續角度,你怎看二手時裝及古著近年來越受歡迎及普及?
我的想法未必是好遠大,透過一間店舖而減低對環境的污染。因為近年受疫情的影響,不能到國外入手古著,只能網上訂購,這意味著固然會產生包裝、碳排放等,但我希望為一些本來沒有人會穿著,甚至被送往堆填區的衣物給予生命的延續,甚至以美麗、時尚地再次呈現出來。
要做到可持續,並非靠單人之力,而是一個社群共同努力,讓更多人接納。我希望透過地舖,接觸更多人,想帶出二手衣著、古著背後的故事及信息。
#5 為什麼選擇了#INVISIBLEBAG 作為 where I was from 的物流包裝?
使用物流公司寄出貨品時,很難避免不使用到膠袋,因此我感到很內疚。我曾在市面上找過不同的環保包裝,但在設計上又未必與品牌風格吻合。而我很喜愛 #INVISIBLEBAG 這個概念,亦有不同資訊及示範解釋如何溶解包裝,我很希望作為品牌負責人,能從源頭減廢,避免不必要的包裝。
#6 有甚麼難忘的故事嗎?
開店之前我以為我是以文青為目標顧客群及定位,但開店以後,其實有很多顧客甚至第一位客人是在附近工作的姨姨。當時,她身穿圍裙並說道她很喜歡很誇張的耳環,可以展示她的美麗。當我向她展示在店內一對很大、很誇張的耳環,她就決定購買了。後來發現,原來她在附近的上海理髮店工作,日常除了化妝及配戴耳環以外,因為方便工作的緣故,她不會美甲,亦只會穿工作服。
另外,亦有一位姨姨常到店,主要是留意恤衫,因為她是在附近的廚房工作,大部份時間都要穿著黑色工作服及防水鞋,亦不能配戴飾物,只有上衣她可以替換,所以她希望能找一些高領、有圖案、好看的恤衫。
...
你可能還喜歡:
第 10 期:The Animal Fund 創辦人 Berit Legrand 專訪
...
從關鍵字查找更多文章: 環保服裝, 道德服裝,Fashion Beauty,慢時尚